1樓:環球火力點
世界首艘“水下航母”,航程7萬公里能載3架轟炸機,美國卻要炸沉?
2樓:不懂qwerty2
米國當年搞過合眾國號
不過敵在國會山
米國傳統藝能(滑稽)
3樓:劉湘澪同學
有什麼必要嗎?
對於現在的空軍來說,不能覆蓋大半個地球的飛機好意思叫戰略轟炸機嗎?
4樓:傲來國石中生
按我的理解既然叫戰略轟炸機了,那續航問題就不應該靠航母來解決。有這精力還不如把資源投到戰略核潛艇上,夠隱蔽,自持力又高,比上航母划算的多。
純屬自我臆測,求高人友善指點。
5樓:馬鹿
戰略轟炸機價值就是航程遠能隔著半個地球攻擊,你專門造個船運過去,那不是吃飽了撐的麼。
6樓:牛哇
航母的存在本來就是為了讓機場儘量從海上向前移動靠近到敵方艦隊和國土,好讓戰機的航程能夠打得到敵人,而戰略轟炸機本身就能飛一萬多公里,如果中途再來個空中加油,還可以繞地球一圈,什麼地方打擊不到?你說你非要讓它上航母上幹嘛?!
7樓:妖靈靈妖
根本原因是不划算。
就算轟6,跟著兩架加油機都可以環球航行了。
8樓:qbu88
航母本身就是取代戰略轟炸機的東西。自三代機以後,轟炸機的數量越來越少。
有精確打擊以後,轟炸機本身就很尷尬,在陸地上都不好使的玩意,何必去折騰航母?
僅僅是核打擊的話,養一群核潛艇比轟炸機划算的多。
再大的航母也要一架架慢慢降落,還不如多造幾艘起降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