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穿格子衫的土豆
當你長期在各種矛盾衝突中,處於劣勢地位時。
2樓:Miro Li
關於性善論或者性惡論,在我看來不那麼重要,但是由此引發的另外一個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我需要應用論語孔子的一個觀點: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孔子不談性善性惡,他只說大家的“性”差別不大,至於一個人變成了“好人”還是“壞人”,這是“習”的不同造成的,與他的“性”無關。
孔子的智慧在於,他的著眼點是“性”的“平等”,我們不能用“我們本性是善的”而“他們本性是惡的”來破壞這最原初的“平等”,凌駕於他人之上。我們和他們的“性”要麼都善,要麼都惡。
至於到底是善還是惡,無所謂。
3樓:四宮輝夜
環境的確會影響觀點,但是是正是反則不一定,所以說人類不像等式一般完美與具有邏輯性,真的很麻煩
4樓:
有意思的是,我們在某些影響下也更容易接受性善論
5樓:大漠
從心出發,你既然已經向著它了,儘管沒有“某些影響”也早晚會接受並深陷的。多聽聽心底的聲音吧,千萬別嬌養了浮躁而丟失了自己。
願君多好運。
6樓:難得聰明
在一個生存艱難的地方出現性惡論是有可能的,但如果生存條件十分艱難,那麼會恰恰相反出現性善論,這就是屁股決定腦袋
7樓:淡紫色的翼
這不是接受不接受,而是本來、壓根,就是性惡論。